复原“西周金文历日谱”——四全金文100%合历
特别说明:标红部分需要特别注意,或不能随便更改,标黑部分可能性并不唯一
历法网址一:www.ganzhilifa.com
周鹏,修复于2023年.1月,详细关注“周鹏说历法”,或可加微:fuhui-yuce 历法网址二:www.sitianxueyuan.com
编号 王年 公历前日期 对应建正及月日 文献或器名 有关文献或铭文中年/月/干支与纪时词语
武王元年 1058.BC(公元前) 武王在位17年
1 武元 4.24.1058.BC 殷正:四月小初三乙未 世俘 维四月乙未日,武王成辟,四方通殷,命有国
2 武八 1.28.1051.BC 殷正:正月小初六丙午 世俘 维一月丙午旁生魄(霸) 
武八 1.28.1051.BC以后 殷正:正月小初六丙午 耆夜 武王八年征伐(耆),大戡之,还,乃饮至于文太室
3 武十一 1.24.1048.BC 殷正:正月小初五戊午 泰誓 惟十有一年,武王伐殷,一月戊午,师渡孟津
4 武十二 11.26.1047.BC 殷正:十一月大廿七己巳 国语 武王伐纣,岁在鹑火,月在天驷,日在析木之津,辰在斗柄…
武十三 2.13.1046.BC立春 殷正:正月大十七戊子 泰誓 惟十有三年春,大会于孟津
5 2.17.1046.BC 殷正:正月大廿一壬辰 尚书 惟一月壬辰,旁死魄...王朝步自周,于征伐商
6 3.16.1046.BC 殷正:二月小十八己未 世俘 越若来二月,既死魄,越五日,甲子朝,至接于商
7 3.21.1046.BC 殷正:二月小廿三甲子 利簋 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
8 4.26.1046.BC 殷正:四月初一大朔日庚子 武成 厥四月,哉生明,王来自商...至于丰,丁未,祀于周庙
9 5.6.1046.BC 殷正:四月大初五甲辰 世俘 时四月,既旁生魄,越六日,庚戌
武十五 1044.BC 金滕 既克商二年,王有疾,弗豫
成王元年 1041.BC(公元前) 成王在位22年
成元 12.24.1041.BC 周正:正月小初二己巳 律历志 成王元年正月己巳朔
10 成三 5.21.1039.BC 殷正:五月大十四壬寅 三年达盨簋 唯王三年五月既生霸壬寅
11 成四 4.30.1038.BC 殷正:四月小初三丙戌 何尊 四月丙戌...唯王五祀
12 成六 2.27.1036.BC 殷正:二月大廿二乙未 诏诰 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
13 3.10.1036.BC 殷正:三月大初三丙午 诏诰 惟三月丙午脞(初吉)
14 成七 1.26.1035.BC 殷正:正月大初一戊辰 洛诰 戊辰,王在新邑烝,祭岁...在十有二月...惟七年
15 成十八 12.16.1024.BC 殷正:十二月小初二庚寅 十八年克盨 唯十又八年十又二月初吉庚寅
16 成二十 1.24.1022.BC 殷正:正月小廿二甲戌 廿年休盘 唯廿年正月既望甲戌
成三十 3.3.1011.BC 周正:四月大初三庚戌 律历志(有误) 后三十年四月庚戌朔...翌日乙丑,成王崩
成三十 3.17.1011.BC 周正:四月大十七甲子 律历志(有误) 后三十年四月庚戌朔...十五日甲子哉生霸
康王元年 1019.BC(公元前) 康王在位30年
17 康三 4.14.1017.BC 殷正:四月小初九辛酉 三祀师遽簋盖 唯王三祀四月既生霸辛酉
18 康十二 7.5.1008.BC 殷正:六月小十二庚午 毕命 惟十有二年六月庚午脞(初吉)
康十二 5.17.999.BC 周正:六月小初一戊辰 律历志(有误) 康王十二年六月戊辰朔,三日庚午
19 康十三 2.2.1007.BC 殷正:正月大十八壬寅 十三年无㠱簋 唯十又三年正月初吉壬寅
20 康十四 3.5.1006.BC 殷正:二月大三十晦日戊寅 豆闭簋 唯王二月既生霸,辰在戊寅
21 康十七 7.29.1003.BC 殷正:八月小初二庚申 静方鼎 八月初吉庚申
22 康廿二 4.23.998.BC 殷正:四月大十八己酉 廿二年庚赢鼎 唯廿又二年四月既望己酉
23 康廿二 9.18.998.BC 殷正:八月大十八丁丑 静方鼎 月既望丁丑
24 康廿四 8.22.996.BC 殷正:八月大十四辛酉 廿四年闬硕鼎 唯王廿又四年八月辛酉
昭王元年 989.BC(公元前) 昭王在位20年
25 昭十三 11.16.977.BC 殷正:十一月大十一丁卯 十四祀段簋 唯王十又四祀十又一月丁卯
26 昭十三 9.28.977.BC 殷正:九月大廿二戊寅 十三年*壶 唯十又三年九月初吉戊寅
穆王元年 969.BC(公元前) 穆王在位42年
27 穆元 1.26.969.BC 殷正:正月小初十庚申 元年逆钟  隹王元年三月既生霸庚申
28 穆元 6.1.969.BC 殷正:五月大十九日辛酉 臣辰盉(卣) 唯王大龠于宗周延宛芳京年,在五月既望辛酉
29 穆二 3.22.968.BC 殷正:三月大十八乙卯 二祀趩尊 唯三月初吉乙卯···唯王二祀
30 穆四 2.23.966.BC 殷正:二月小十一戊戌 四年*盨 唯四年二月既生霸戊戌
31 穆九 10.5.960.BC 殷正:九月小初六甲寅 辅师*簋 唯王九月既生霸甲寅
32 穆十二 1.19.958.BC 殷正:正月小初四乙巳 十二年说盘 隹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乙巳
33 穆十二 3.5.958.BC 殷正:三月小二十庚寅 十二年走簋 唯王十又二年三月既望庚寅
34 穆十三 5.30.957.BC 殷正:五月小廿九晦日壬戌 吕方鼎 唯五月既死霸辰在壬戌,王宛于大室
35 穆十五 6.17.955.BC 殷正:六月小初九庚寅 师奎父鼎 唯六月既生霸庚寅
36 穆十六 10.10.954.BC 殷正:九月小十七庚寅 十六克钟/镈 唯十又六年九月初吉庚寅
37 穆廿六 10.6.944.BC 殷正:十月小初四己卯 廿六年番菊生壶 唯廿六年十月初吉己卯
38 穆卅三 9.11.937.BC 殷正:八月小廿六辛卯 卅三年伯窥父盨 唯卅又三年八月既死(霸)辛卯
39 穆卅五 6.26.935.BC 殷正:八月大三十晦日甲申 卅五祀小盂鼎 唯八月既望,辰在甲申···唯王三又五祀
40 穆卅七 1.13.933.BC 殷正:正月大初五庚戌 卅七年善夫山鼎 唯卅又七年正月初吉庚戌
41 穆卅八 2.13.932.BC 殷正:正月大十八丁亥 曶壶盖 唯正月初吉丁亥
42 穆卅九 6.19.931.BC 殷正:六月小初七戊戌 师毛父簋 唯六月既生霸戊戌
43 穆卌 10.4.930.BC 殷正:九月小初七庚寅 杨簋 唯王九月既生霸庚寅
44 穆卌二 3.15.928.BC 殷正:三月大初三戊寅 *鼎 唯三月戊寅
共王元年 927.BC(公元前) 共王在位28年
45 共元 9.15.927.BC闰尾 殷正:九月小二十丁亥 元年师*簋 唯王元年九月既望丁亥
46 共二 3.14.926.BC 殷正:二月大廿四丁亥 二祀吴方彝盖 唯二月初吉丁亥···唯王二祀
47 共三 3.23.925.BC 殷正:三月大十五壬寅 三年卫盉 唯三年三月既生霸壬寅
48 共五 1.20.923.BC 殷正:正月大初三庚戌 五祀卫鼎 唯正月初吉更戌,惟王五祀
49 共六 2.8.922.BC 殷正:二月大初三甲戌 六年宰兽簋 唯六年二月初吉甲戌
50 共八 12.7.920.BC 殷正:十二月大初三丁亥 八年齐生鲁方彝盖 唯八年十又二月初吉丁亥
51 共九 1.29.919.BC 殷正:正月小廿六庚辰 九年卫鼎 唯九年正月既死霸庚辰
52 共十 2.18.918.BC 殷正:正月大廿八乙巳 *簋盖 唯正月乙子(巳)
53 共十一 9.22.917.BC 殷正:九月小十八丁亥 十一年*簋 唯十又一年九月初吉丁亥
54 共十三 5.26.915.BC 周正:六月大初十戊戌 十三年望簋 唯王十又三年六月初吉戊戌
55 共十五 4.29.913.BC已闰 周正:五月大初五壬午 十五年望簋 唯王十又五年五月既生霸壬午
56 共十六 8.24.912.BC 周正:九月大十六甲申 十六年士山盘 唯王十又六年九月既生霸甲申
57 共廿七 1. 2.901.BC 周正:正月大十八丁亥 廿七年伊簋 唯王廿又七年正月既望丁亥
58 共廿七 3.13.901.BC 周正:三月小廿九戊戌 廿七年卫簋 唯廿又七年三月既生霸戊戌
59 共廿八 10.25.900.BC 周正:十月大三十晦日己丑 庚寅卣 唯王十月既望,辰在己丑
宣廿七 3.28.801.BC 殷正:三月大十一戊戌 廿七年卫簋 唯廿又七年三月既生霸戊戌
懿元 899.BC(公元前) 懿王在位8年
60 懿元 6.7.899.BC 周正:六月大十九甲戌 元年师虎簋 唯元年六月既望甲戌
61 懿元 6.8.899.BC 周正:六月大二十乙亥 元年曶鼎 唯王元年六月既望乙亥
62 懿二 2.6.898.BC 周正:二月小廿六戊寅 师*簋盖 唯二月初吉戊寅 
63 懿二 12.12.898.BC 周正:正月大初十丁亥 二年*簋 唯二年正月初吉···丁亥
64 懿二 2.18.898.BC 周正:三月大初九庚寅 二年王臣簋 唯二年三月初吉庚寅
65 懿七 1.10.893.BC 周正:十二月大廿四丁丑 同簋 唯十又二月初吉丁丑
66 懿七 4.16.893.BC 周正:五月小初二甲寅 七年师兑簋 惟七年五月初吉甲寅
67 懿八 7.13.892.BC闰尾 周正:八月小十二丁亥 卫簋 隹八月初吉丁亥
孝王元年 891.BC(公元前) 孝王在位6年
68 孝元 4.6.891.BC 周正:四月大十四甲寅 元年师*簋 唯王元年四月既生霸···甲寅
69 孝元 6. 1.891.BC 周正:六月大十一庚戌 元年伯吕盨 唯王元年六月既生霸庚戌
70 9.6.891.BC 周正:九月小十九丁亥 元年蔡簋 唯元年既望丁亥
71 1.9.891.BC 周正:正月大十六丁亥 楚簋 唯正月初吉丁亥
72 孝三 2.11.889.BC闰尾 周正:三月大十一庚午 何簋 唯三月初吉庚午
2.15.889.BC闰尾 周正:三月大十五甲戌 三年师晨鼎 唯三年三月初吉甲戌
2.15.889.BC闰尾 周正:三月大十五甲戌 年师俞簋盖 唯三年三月初吉甲戌
73 4.15.899.BC闰尾 周正:五月小十六甲戌 弭叔师察簋 唯五月初吉甲戌
74 4.15.899.BC闰尾 周正:五月小十六甲戌 三年颂鼎/壶/簋 唯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
75 12.8.889.BC闰尾 周正:正月小十七辛未 应侯见工钟 唯正二月初吉······辛未
76 12.24.889.BC闰尾 周正:正月大初三丁亥 楚簋 唯正月初吉丁亥
77 孝五 2.20.887.BC 周正:三月小十二庚寅 五年谏簋 唯五年三月初吉庚寅
78 8.11.887.BC 周正:九月大初八壬午 五年师*簋 唯王五年九月既生霸壬午
79 10.15.887.BC 周正:十一月大十四丁亥 卯簋盖 唯王十又一月既生霸丁亥
80 孝六 1.30.886.BC 周正:三月大初二甲戌 康鼎 唯三月初吉甲戍
夷王元年 885.BC(公元前) 夷王在位2年
81 夷元 2.10.885.BC 周正:二月小廿三庚寅 元年师询簋 唯王元年二月既望庚寅
82 3.11.885.BC 周正:三月大廿四庚申 元年逆钟 唯王三月初吉庚申
83 3.17.885.BC 周正:三月大三十丙寅 元年合簋 唯元年三月丙寅
84 6.6.885.BC 周正:六月小廿二丁亥 元年郑季盨 唯王元年六月初吉丁亥
历王元年 883.BC(公元前) 历王在位42年
85 历元 1.7.883.BC 周正:正月小十二丁卯 申簋盖 唯正月初吉丁卯
86 历元 3.1.883.BC 周正:三月大初六庚申 元年逆钟  隹王元年三月既生霸庚申
87 厉三 1.17. 881.BC闰尾 周正:二月大初四丁亥 三年师兑簋 唯三年二月初吉丁亥
88 厉四 7.15.881.BC闰尾 周正:八月大十七丁亥 ·年散季簋 唯四年八月初吉丁亥
89 厉四 7.15.881.BC闰尾 周正:八月大十七丁亥 四年散伯车父鼎 唯四年八月初吉丁亥
90 厉四 7.15.881.BC闰尾 周正:八月大十七丁亥 四年散季簋 唯四年八月初吉丁亥
91 历五 3.10.879.BC 周正:三月大廿九庚寅 五年兮甲盘 唯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
宣五 3.16.823.BC 周正:三月大廿四庚寅 五年兮甲盘 唯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
92 历七 11.24.878.BC闰尾 周正:十三月小初三甲寅 七年牧簋 唯王七年十又三月既生霸甲寅
93 历十一 8.2.873.BC 周正:九月小初三丁亥 十一年*簋 唯十又一年九月初吉丁亥
94 历十三 12.5.871.BC 周正:正月大初二壬寅 十三年无㠱簋 唯十又三年正月初吉壬寅
95 历十五 3.14.869.BC 周正:三月大廿四丁亥 十五年大鼎 唯十又五年三月既(死)霸丁亥
宣十五 3.20.813.BC 殷正:二月小十九丁亥 十五年大鼎  唯十又五年三月既(死)霸丁亥
96 厉廿八 5.8.856.BC 周正:五月大十四庚寅 廿八年㝨盘 唯廿又八年五月既望庚寅
97 历卅 3.23.854.BC 周正:四月大十九甲戌 卅年虎簋盖 唯卅年四月初吉甲戌
98 厉卅一 2.24.853.BC已闰 周正:三月小初二壬辰 卅一年鬲攸从鼎 唯卅又一年三月初吉壬辰
99 历卅二 7.27.850.BC 周正:八月小十一辛巳 卅二年伯大祝追鼎 唯卅又二年八月初吉辛巳 
100 历卌二 5.20.842.BC 周正:五月大三十乙卯 卌二年逨鼎 唯卌又二年五月既生霸乙卯 
共和元年 841.BC(公元前) 共和14年
1 共和十二 12.20.831.BC 周正:正月大初十丁亥 十二年虢季子白盘 唯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
2.18.830.BC 周正:三月大十一丁亥 十二年大簋盖 唯十又二年三月既生霸丁亥
2 12.22.830 周正:正月小廿二甲午 十二年太师虘簋 正月既望甲午···唯十又二年
宣王元年 827.BC(公元前) 宣王在位46年
3 宣元 4.30.827.BC 周正:五月小廿六甲寅 元年师兑簋 唯元年五月初吉甲寅
4 宣三 3.10.825.BC 周正:三月小廿六甲戌 三年师晨鼎 唯三年三月初吉甲戌
5 宣三 3.10.825.BC 周正:三月小廿六甲戌 年师俞簋盖 唯三年三月初吉甲戌
宣三 10.21.825望日 殷正:丙子年十月 鲁武公册命金版(后仿) 惟王三年丙子十(七)月望
6 宣四 7.16.824.BC闰尾 周正:八月大十八丁亥 ·年散季簋 唯四年八月初吉丁亥
7 宣四 7.16.824.BC闰尾 周正:八月大十八丁亥 四年散伯车父鼎 唯四年八月初吉丁亥
8 宣四 7.16.824.BC闰尾 周正:八月大十八丁亥 四年散季簋 唯四年八月初吉丁亥
宣五 3.16.823.BC 周正:三月大廿四甲寅 五年兮甲盘 唯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
9 宣七 11.24.821.BC闰尾 周正:十三月小初四甲寅 七年牧簋 唯王七年十又三月既生霸甲寅
10 宣十二 2.4.816.BC 周正:三月小初一丁亥 十二年大簋盖 唯十又二年三月既生霸丁亥
11 宣十五 3.20.813.BC 殷正:二月小十九丁亥 十五年大鼎  唯十又五年三月既(死)霸丁亥
12 宣十六 7.21.812.BC 殷正:七月小初五乙未 十六年伯克壶 唯十又六年七月既生霸乙未
13 宣十六 9.14.812.BC 殷正:九月小初九庚寅 十六克钟/镈 唯十又六年九月初吉庚寅
14 宣十七 12.3.811.BC 殷正:十月小初十乙卯 十七此鼎/簋 唯十又七年十又二月既生霸乙卯
15 宣十八 12.29.810.BC闰尾 殷正:十三月小初十丙戌 十八年吴虎鼎 唯十又八年十又三月既生霸丙戍
16 宣十九 5.2.809.BC 殷正:四月大十八辛卯 十九年*鼎  唯十又九年四月既(死霸)辛卯
17 宣廿四 10.2.804.BC 殷正:九月小十八庚寅 廿四年*簋 唯廿又四年九月既望庚寅
18 宣卅 4.26.798.BC 殷正:四月小十二壬午 卅年吴盉 隹卅年四月既生霸壬午
19 宣卅一 5.26.797.BC 殷正:五月小廿四戊午 卅四祀鲜簋 唯王三又四祀唯五月既望戊午
20 宣卅三 3.2.795.BC 殷正:二月大十八癸卯 晋侯苏钟 二月既望癸卯
21 1.16.795.BC 殷正:正月大初八戊午 卅三晋侯苏钟 唯王卅又三年正月既生霸戊午
22 3.1.795.BC 殷正:二月小廿二壬寅 卅七年善夫山鼎 二月既死霸壬寅
23 6.5.795.BC 殷正:六月大廿六戊寅 六月初吉戊寅
24 宣卌三 6.21.785.BC 殷正:六月大初四丁亥 卌三年逨鼎 唯卌又三年六月既生霸丁亥
幽王元年 781.BC(公元前) 幽王在位11年
25 幽元 2.1.781.BC 殷正:正月大廿四丁亥 元年师*簋 唯王元年正月初吉丁亥
26 幽元 3.11.781.BC 殷正:三月小初四丙寅 元年合簋 唯元年三月丙寅
27 幽三 4.18.779.BC 殷正:四月小初四甲寅 三年柞钟 唯王三年四月初吉甲寅
28 幽六 8.15.776.BC. 殷正:八月大初九己巳 六年史伯硕父鼎 唯六年八月初吉己巳
【感谢阅读,详细论证过程请关注以后相关最新出版物或者论文】
在设置如下前提条件下:
1.共和元年841.BC
2.宣王在位46年、幽王在位11年
3.符合三年必闰、以及"年尾十三月法置闰规则"
4.建正无错乱
5.干支纪日连续不中断纪日
6.反复编排金文历日表,依据枚举的方式结合依据高概率出现的月相为基本逻辑
然后,得出如下结论:
结论1:所有四全金文可以100%通过,可以一天不差
结论2:商朝的时候,已经有了成熟节气的概念,完全符合阴阳合历的“建正、置闰规则”,且采用的是“年尾十三月法置闰规则”
结论3:共和841.BC之前的四全金文时间需要满足“共王改历”的条件,才会合历,据此论证共王在位期间修改过历法的建正,称为“共王改历”
结论4:共和841.BC之后的四全金文时间,需要满足“宣王改历”的条件才会合历,据此论证宣王在位期间修改过历法的建正,称为“宣王改历”
结论5:金文里面的王年是以正月初一为分界,进入正月初一就是新的一年,而不是我们常用的阳历年365.25天为一年
结论6:例如“唯王xx祀”并不代表年数,只表示周王登基以来的祭祀次数,偶尔会出现比王年多一点的情况
结论7:例如“辰在xx甲子”并不仅仅只表示日干支,而是日月合朔的朔日或者前一天的晦日这两天的日干支
结论8:《律历志》的记载是后人误以成王在位三十年以“建子为正”回溯得到的时间的,这种结果,会有1-2天偏差
             虽然《律历志》的记载基本符合月相,却影响整个金文历日谱,以及后世文献或许无法100%合历,而相对来说金文可以100%合历
结论9:金文出现的某些词汇,比如康宫,通过天文历算验证,属于成王时期,早于康王时期
结论10:通过反复整理如上表格后,以高概率出现的月相为依据,剔除低概率出现的月相,最终可以得出如下有关古人对月相名词的含义的规律:
既死霸(魄)(明):月相两分,月相在朔望月的下半月,时段从望日到晦日
既生霸(魄)(明):月相两分,月相在朔望月的上半月,时段从晦日到望日
初吉(脞):一共十六日,月相四分,分别为: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九/十/十一/十二;十六/十七/十八/十九;廿三/廿四/廿五/廿六
旁生霸(魄)(明):初五/初六/初七/初八
旁死霸(魄)(明):十九/二十/廿一/廿二
既望:望日后十天,包括十六到廿五
哉生霸(魄)(明):朔日后附近三天和望日后三天,一共六天;初一/初二/初三;十六/十七/十八
哉死霸(魄)(明):朔日前附近三天和望日前三天,一共六天;十二/十三/十四;廿七/廿八/廿九
BC年号 在位年数或日期
武王1058 17年
成王1041 22年
康王1019 30年
昭王989 20年
穆王969 42年
共王927 28年
懿王899 8年
孝王891 6年
夷王885 2年
历王883 42年
共和841 14年
宣王827 46年
幽王781 11年
西周年数 288年
克商日期 3.21.1046.BC
改历时间 915.BC/813.BC
改历次数 2